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不學詩無以言

關於詩經嘛,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其實用更直白的話說就是:

『連這麼流行的經典歌你都不知道,
這麼落伍你好意思出去張口說話喔?』

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對『魯隱公攝政』一事一直有種違和感

魯隱公攝政的說法我一直覺得怪,對了年表更加怪。但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下,雖然各種感到違和,卻也只能接受官方說法。



魯惠公真的交代了他希望讓小兒子繼位嗎?

並且,仲子真的出生時就有文字形胎記嗎?



我有一點懷疑,隱公是合法君主,桓公殺了他因為心虛所以故意剝奪他的合法君主的身份,不以國君之禮葬之,而為了加重自己的合法正統性,所以編出了攝政的說法。

事實上恐怕只是惠公晚年得么子十分疼愛,而隱公正好沒有兒子,就立自己的幼弟為繼承人。

魯惠公在位46年,在當時人的年壽來說,已經是十分年長了。就算即位時他是嬰兒,46歲可能已經算是中老年人了,如果即位時是5歲也是51歲,即位時10歲是56歲,總之不管如何去世前的魯惠公是個當時醫學條件下的年紀大了。什麼時候會撒手走都不好說的狀況下,會立一個幼兒當繼承人然後搞一個攝政出來嗎?

魯惠公去世時,當時的魯桓公還是幼兒,無法參與父親的喪禮。不論如何不到八歲,因為後來的小啟方至多絕不超過八歲也能即位,不需要人攝政。後來的鄭國的簡公即位才五歲,後來的魯國的襄公繼位才九歲,都不需要立個攝政。所以魯桓在喪父時,估計是幼兒,不是手裡抱就是要人牽的大小。

一個在古代四五十歲的老人家,在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狀況下,他是走過驪山之變、二王並立的戰亂時代的人,他會把自己的國家,因為偏寵就傳給一個還只能在他病榻邊跌跌撞撞啃手指的幼子嗎?而且他去世前後,國家正跟宋國在打仗,並不是和平時節。

他的庶長子隱公,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出生的,但是他是魯惠公的第一個兒子,生母是元妃的媵。理論上媵若是同嫁而來,跟元妃的年紀應該不至於相差巨大,畢竟其中之一太老收到的人不開心[喂]

就且不管聲子到底幾歲嫁來幾歲生隱公的問題,但看魯惠公的年紀。

因為不能確定魯惠公的年紀,取個保穩的值,魯惠公15年。如果惠公5歲即位20歲,如果10歲繼位25歲。以一個十四歲就能娶妻的時代,尤其他是幼主即位屬下人或盟國尤其會希望讓他早點成婚。(魯襄十二歲晉悼公就催他立刻行冠禮準備結婚了[囧])長子到20歲才出生應該算是晚的了。

假如魯隱公出生在魯惠公15年,惠公去世那年隱公32歲(實際出生年齡前後微調)

在垂暮之時病榻之上,國家當時又在戰爭,會捨有30歲正值壯年的長子而選還在保姆懷抱中的偏憐幼子,這得冒多大的風險啊。

隱公二年嫁伯姬,這伯姬算時間應該是隱公的大女兒,這大兒子已經都可以當人岳父的年紀了,而小兒子還是幼兒,這選擇各種怪異。

而且如果當真問心無愧隱公當真是攝政而已,魯國最懂掌故了,就算是攝政也未必不能以國君之禮葬之。周公去世時成王甚至違抗周公的遺命,不敢臣周公而將他葬在先王長眠之地,甚至為此賜以魯國使用天子禮樂的特權。如果真是攝政,沒有罪名而被暗殺的隱公為何不能依君禮葬之?

隱公是被暗殺而沒有罪名,桓公跟羽父甚至為此將罪名栽在隱公當時寄宿的寪氏身上,發兵攻打寪氏滅門。

他們的定調並不是隱公侵佔君位正主撥亂反正維護正統,而是隱公本來就不是國君是可愛的攝政的兄長只是他很衰的被守護不力遭到暴徒殺害,弟弟還為他報仇了。

但是不給他國君的葬禮。



周公攝政也才七年,隱公行君事十一年,這難道不算君主嗎?

如果參考前面的大約估算值,隱公若元年是33歲,去世時43歲,他說他要去退休別墅都準備好了國家要交棒了,以他的年紀也是很合理的狀況...



而關於仲子手上的字....

一出生手上就寫『為魯夫人』四個字啊,這胎記的自然機率有多少 XDD





金文參考字形








西土秦地大篆字形






不知道他們當時的字形是怎樣,所以把時代比較有關連的字形找出來



就算是楷書都不可思議了,更別說魯字那麼複雜的圖案

而且四個字耶 XD



那是一種女嬰一出生手臂上就寫著為某國王后的概念

夫人是個專有名詞,是指嫡妻啊

必須仲子是嫡妻,所以魯桓的優先繼承權才有強大的法理上的支持,而且手上有字那是天意的表示,更是由天來背書魯桓的優先繼承權

仲子去世時,隱公確實是用嫡系君夫人的規格處理後世的,而隱公的生母聲子由於生前只是低賤的媵所以進不了宗廟,隱公也確實是這麼辦的。但桓公具有生母身份的優越性,出生就是尊貴的嫡子也許是事實,但這跟魯惠是否真的希望隱公立年幼的桓公當這個攝政,老臣們是否有把他當作攝政而已,卻不是單純生母的身份優越性就能證明全部的。



魯隱公為了想到棠地看漁夫打漁,挨了他叔叔臧僖伯一頓臭罵,只差沒把『無道昏君』四個字說出口了(但說了『亂政』),那頓超嚴厲的說教,完全是把魯隱當作國君本人來訓,不可能是對自己的同僚。

臧僖伯訓隱公的話,大意是說『作為一個國君,一言一行一舉一措,都得是為了國家,如果與國之大事祀與戎無關的事,國君都不應該去碰觸也不應該去介入,作為國君去過問或從事任何下階人的事情,就將造成下頭人的混亂,那就是亂政』

叔父大人給隱公的訓話,是叫他作為一個國君,不是國家軍事外交祭祀需要,不准出門。不是為了教化不是為了軍訓,不准參與政務以外活動。就是去打獵,要是這動物身上沒有可以拿來祭祀或昭顯國家法度的功能的部位,一隻麻雀也不准打。當然不是為了軍訓也不准打獵。

宴會也是不是為了國家不准舉辦啊

結果隱公為自己任性了一次,狡辯他要去巡視邊境還是去了,把他叔父氣壞了,結果當年就病死了,隱公自己坦誠自己有錯拂了叔父的教導,給臧僖伯的喪禮規格追贈了一等。

這種超嚴厲看起來也不像是對暫代而已的攝政然後放過正主兒魯桓?



不過且不管他的君位合法性問題,隱公真的是乖寶寶國君....

他叔這麼嚴厲的教育他都基本受了沒頂嘴也肯認錯。

他弟收了宋國弒君賊的一個大鼎就支持弒君賊統治宋國,還開開心心的放進自己宗廟裡被勸說這示範太糟,魯桓根本不鳥啊。

他弟的兒子不顧大臣的反對,開開心心的跑去齊國看牛肉場社日祭典與鄰國百姓同樂啊,也不覺得去鄰國把妹尋風流機會哪裡不妥。



而且如果隱公不是君主而主君是魯桓公隱公只是臣子,魯桓的紀年為什麼是從隱公薨後起算也很奇怪。君主因故並不是實質統治者的狀況,紀年通常不會故意排除掉別人代理的時間。像鄭厲公居於櫟邑、衛惠公逃回舅家齊國,都有君位由別人代掌的狀況,他們的紀年也沒排除那些自己不在的時間。

總之,我對攝政這個只見到出現兩次的東西(前一次是周公)不太熟,感覺隱公攝政這故事各種違和感。但也沒證據說這不對,只能說我覺得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