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秦以後封建很難存在

某天跟朋友閒聊時,講到封建這東西。我說秦之後就少有嚴格意義的封建了,搞封建的都是逆時代的潮流要遭難的。

朋友說秦之後很多朝代都試圖搞過封建啊。

我說秦之後的朝代的封建,要嘛根本不是封建,要嘛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因為封建的精神是統治權分割。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上的人民,對原來的上級主子是沒有任何臣民義務的。就是跟皇帝兵戎相見,也沒有道義責任的。哪個皇帝會喜歡自己家裡一堆這種軍事實體?

封建者,分封建國,被分封的國家擁有行政權、軍權、財政權,是完全的權利。受封的國主與天子是同盟但上下統領的關係。但是,如果受封的不聽指揮,也只是背盟而已。要收回分封出去的權力,得天子你憑實力來拿。人家軍權都合理合法在手,你想發道聖旨就拿回談何容易?

封建的大原則是,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我主君的主君不是我的主君。

繻葛之戰,周桓王帶著多國聯軍去討伐跟他鬧不好賭氣不朝見的鄭莊公。結果聯軍被鄭國以一打多打的滿場亂奔,鄭國一個大夫還拿弓箭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他不但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而請求讓他去追擊把這小子給拿下。

因為對這位鄭國大夫而言,周天子是來攻打他的國家的敵軍首腦。他反擊攻打他的國家的外敵沒有任何問題。他對周天子並不負有臣民的義務,他是鄭國的臣子。

但是他的主君鄭莊公對周桓王負有同盟受封之臣的道德義務,所以他勸阻他的大夫不要追擊敗逃的桓王。他說君子尚且不喜歡欺凌人,更別說欺凌天子了,國家社稷沒受到損害就夠了,放過他吧。

這對君臣的對話裡,並不認為那個大夫對周天子動手有什麼大逆不道的。

當年之所以實行封建,其實也並不是因為覺得中央集權不好。而是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實際的做不到啊。

當年武王克商的時代,小邦周一擊成功取代了大邑商的天下共主地位,但是雖然取得了中央的勝利,商的勢力其實遍佈各地。如果周不採取一些手段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展出去,而只是抱團在一個地方放任其他地方的商朝舊勢力集結壯大起來,周被人反撲殲滅是遲早的事。

必須經營天下。但是天下如此之大,在那個交通與各方面科技水平比起後世其實都還很原始的時代,根本沒有那個物質條件支持中央直接管理全國。不說遠的,在別說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快速鐵路連黃土碎石路可能都沒有的時代,派一隊人到一百公里外他們被人攻打,報信的跑回家時被攻打的早就死絕埋掉,敵人都在搞防禦了。

事實上能直接有效統治的範圍不大,其他的不能放棄,最合理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找信得過的人去當地經營。誰最信得過?自己的兄弟或孩子啊。而因為送到遠地去經營遇到危難要及時求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必須給他們自己的武力,他們必須在當地自給自足保護自己經營當地,讓當地不會作亂威脅中央。

封土建國其實是當時根本沒有中央集權的條件之下,最合理也最經濟的選擇了。

但是人的愛是有等差的,對自己的父母兄弟跟對親緣愈來愈遠的親戚,感情跟忠誠度是會一段段衰減的。若是自然發展,數代之後,親情其實就衰減的差不多了,那樣分封出去的就有可能變成敵國。

所以周朝為了替這個先天具有缺陷的制度做了種種的補丁,後天的安頓天子跟諸侯之間隨著血緣日遠可能生變的關係,那也就是禮樂禮法。

但是這玩意兒像個OK繃貼著日益擴大的裂口,遲早也要撐不住的....所以有了春秋戰國的禮崩樂壞。

隨著時代演變,各方面的物質水平提升。秦國憑靠著發展相當成熟的內部行政組織層層管理,由中央統領過去無法想像的距離的國境上下一體成為現實。中央集權是一種很先進的制度建設與統治工具,破解了封建制時而出現的臣下背叛國力勢力就大失血的弱點。

在國家擁有了這樣先進成熟的一整套管理與信息傳達的工具之後,要再回頭使用封建,在自己國家裡搞個可能軍事叛變的國中敵國,基本上就是一種自己埋炸彈期待它不炸的行為。

而且那是逆時代的潮流,就像是已經是光纖網路的時代了,要懷念純靠通信的時代就把所有光纖都廢了讓大家想跟朋友通信都只能等郵差送信一來一往都要好幾天一樣。享受過便利的皇帝不可能真忍受回頭去承受不便跟麻煩。而且封建的缺陷幾代後變敵國的問題,周朝是有補丁在維護著,後面的朝代沒有辦法舉國家之力搞那種補丁。

雖然對某些懷古人的想像中狀似純樸的舊時光令人懷念那麼美好,但是已經過去的時代就沒辦法再回來,再回來你也不會覺得他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